经过一段经营上的低迷,北京“风入松”书店理顺内外关系,于新世纪第一春抖擞精神,满怀信心,努力重现当年风采,“从我接手以来已经消化库存200万元,今年再来一个200万,年底新书要达到6成!”现任总经理章雨芹女士对记者如是说。回首1999年以来“风入松”书店走过的困难期,她特别感激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众多出版社,正是他们的鼎立相助,才有“风入松”今天的依然挺立。
风入松书店创办于1996年,开业之初被媒体誉为京城首屈一指的人文社科图书超市。当时,作为一家以经营学术图书为主的民营书店,依托中国一流学府——北京大学——营造的浓郁学术氛围,吸引了众多国内著名的出版社。“我记得,刚刚搬过来的时候,这里是一个空空如也的地下室。正好中央党校那边办全国图书订货会,于是我们请来了几家出版社,其中就有上海人民出版社”,章女士饶有兴趣地回忆起“风入松”与出版社精诚合作的历史,“那个时候,我们这些北大教师手里的资金很有限,而且学术图书并不被图书出版业看好,包括上海人民在内的几家知名出版社一开始就冒着很大的风险给我们发书,也是一开始就与我们建立了相互的信任。我当时并没有想到正是这份肝胆相照的鱼水之情在最困难的时刻带给‘风入松’重要的转机。”
这话说得并不过分。据记者了解,1998以来尤其是在1999年,“风入松”仓库内旧书大量积压。任何企业都避免不了仓库中积压部分产品,但是出版社与书店是代销的关系,如果第一批书款不能入帐,出版社一般不肯继续发新书,而一旦书架上图书的陈旧被读者注意,销量必然受到很大的影响,原有的图书营销回流因此中断,受损的其实不仅是下游的书店,书卖不出去,积压的场所便换到了上游的出版社。当时,章女士把“风入松”的苦衷告诉了上海人民出版社有关负责人,经过磋商,后者同意收回价值12万元的积压图书。在此后不久的一次“沪版”图书订货会上,经上海人民从中斡旋,“风入松”又向上海当地的两家出版社退回部分积压图书。在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到2000年底,“风入松”通过“退书”、“还款”、“进书”这三个环节,盘活了200万元,相当于三分之一的库存量,依照章女士的说法就是“提前一个月消了肿!”。进入2001年,“风入松”有望再将200万元的库存清理掉。
2000年7月份,章女士开始主持“风入松”的经营管理工作,上海世纪集团的老朋友对她说:“不管谁经营,我们将一如既往支持这个店,这个品牌!”,章女士不禁向记者感叹道:“我真实地感受到出版社与书店其实是一家人,要共同面对市场,开发市场。也许最初,‘风入松’是我们几个创办者的,但是经历了这几年的风风雨雨,她已经属于全社会,是出版社、媒体以及一向关心支持她的广大读者共同培育起来的文化品牌。”章女士上任伊始便取消了与部分“二渠道”的合作关系,严把图书质量关,坚决进正版书、卖正版书,还在厅堂最显眼的地方为部分出版社设置图书专架,“出版社是我的刎颈之交,读者是我的衣食父母,我要对得起他们。”章女士如此说。
出版社和书店是图书流通的两极,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即使因特网技术渗透进来,事实证明它也是扮演着中间人的角色,主角还是传统的“上游”和“下游”,如何理顺二者的关系实现双赢,需要双方不断的探索和努力。